中国家具业的根本出路在哪里?不是能生产多少种各国风格的家具,也不是产品质量有多高,更不是产能有多大,而是能不能制造出真正代表中国的家具来!这种家具我们暂且就称为中式家具吧。
三十年多来,业界都在努力探求中国家具业长期持续发展的轨迹,重振中式家具雄风成为寄托中国家具人伟大梦想的载体。然而,对于怎样才算是重振了这个雄风,业界众说纷纭,传统的中式家具的确为中国长了面子,在世界上取得了了不起 的地位,成为那个时代家具的杰出代表,但是今天如果我们还搬它出来,未免有些羞愧。今天的中国应该有代表今天中国人生活和智慧的家具!
而现在,我们就迎来了大力发展中式家具的前所未有的机遇。之所以这么说,源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理由:
首先是市场基础。我国国民经济三十多年长足发展,全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,消费需求已经初步摆脱了最初的随波逐流的阶段,新的、更高阶层的消费需求已经出现,形成了越来越庞大的中、高端消费群体,市场基础日益厚实。
其次是文化基础。国家硬实力的长足发展,推动软实力的不断提升。从国家层面,整个社会对文化的建设发展逐渐重视起来,从制度设计、人才培养、资源倾斜等方面向文化层面聚集,支撑着文化事业快速发展。同时,这种态势与家居市场期待中国文化情怀回归形成互动,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新的家居潮流不断涌现,新的商机随之显现。
其三,产业发展动力基础。家居行业发展到了今天,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,资金、经验、人才、竞争模式等等,都已经形成一定厚度,同时,产品同 质化严重、产能严重过剩,市场反复考验,生存压力下,寻求突破到下一阶段的压力达到了临界点。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因素是,经历了一系列的磨砺之后,在内力和外力的影响下,行业的心态都已经从浮躁转入沉静,完全可以适应新的发展节奏。
第四,人才基础。三十多年间,从蹒跚学步,到稳步而行,中国家居行业的设计力量持续壮大,具备了成为行业发展开路先锋的实力,企业与设计机构的互动模式也不复最初的状态;另一方面,产业工人也积累到了相当的厚度。
第五,创新环境基础。由于国家实力的持续提高,国民的自信度也空前提升,整个社会环境更具宽容性,更有利于百花齐放的创新环境形成。
诸项基础的形成,意味着我们迎来了中式家具的战略性发展机遇。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呢?
首先就是要敢于尝试,要善于打破瓶瓶罐罐。这个尝试,首先就应该发端于设计和生产两个环节。
我认为现代中式家具的开发上,应该重意蕴而轻身形,中式家具的美,并不仅限于材质纹理,还有丰富、高超的工艺、色彩和外型,更有深远的文化内 涵。因此,我赞同拿来主义,大胆尝试。明清家具中用到过的理念、文化元素,我们可以继承;没有用到过的,我们也可以挖掘;当代中国文化中的新元素更应 该大胆应用,这当中当然也包括我们内化了的外来元素——数千年的历史表明,中华文化是最具兼收并蓄的精神和能力的。每一种尝试都是一种积累,哪怕是不那么 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尝试,也许种种尝试连现代中式家具发展长河中一朵浪花都算不上,但没有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,哪来的浩浩长河奔腾的浪花?
其次是要对当今中国人生活进行深入的研究。研究透了,才能真正用设计为他们说话,最终产品才能引发同感,为大众所接受,这实际上就是在中式家具的普及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