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正赶上金九银十换房季,不少市民在为搬家忙碌着。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,搬家公司也都没闲着。小区楼道里、电梯广告栏、网站页面上,到处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搬家广告。
然而,实际情况似乎并不都像他们所标榜的那样专业、规范、低价,许多人抱怨自己遭遇过搬家公司坐地起价、物品损坏甚至丢失的行业潜规则。
【乱象】
搬到一半,贵重物品费、家具拆装费
七八个名目一一冒出
前不久,家住朝阳区后现代城的单身姑娘丁雅琪(化名)打算搬家。虽说距离甜水园附近的新家不过四五公里,但考虑到有家具,她还是决定找搬家公司来帮忙。
丁雅琪并不相信街头张贴的小广告,而是特意到一个大型分类信息网站上仔细搜罗。在搬家类别排名前20的种子选手中,她根据描述信息筛选出一些看起来比较大的公司,然后逐个打电话过去问价钱。为了让报价尽可能准确,她早已将家当清点完毕:7个箱子、12个袋子和3件家具,并主动告知对方。权衡之下,一家承诺400元全包的公司脱颖而出。
按照约定的时间,这家公司派来一辆厢式货车,但细心的丁雅琪很快发现,车身并没有任何公司标志,两名工人也没有身着统一服装,完全不像之前所标榜的专业规范。另外,自己明明已经在电话里把搬多少、搬到哪儿等情况说得很清楚,可来的工人却一无所知,这也让她心里犯嘀咕。
你这东西太沉了,不好搬,得加钱,一人100。刚把行李搬上车,工人便坐地起价,丁雅琪很窝火,但苦于势单力薄,也不想再折腾,只好认栽。等到了新家,该往楼上搬的时候,工人又表示车开不到楼门口、得爬三层楼,各种理由算下来,还得再加200,否则不卸货。
眼看着价钱从最初的400一路飙升到800,丁雅琪气得直跳脚,而翻了番的搬家费,也没能换来东西的完好无损。搬运过程中几乎没做什么保护,家具都有不同程度的划损,但对方态度很拽,就是不赔。丁雅琪原本想要投诉维权,可想到事先没有签合同,过程中也没能留下证据,最终不得不作罢。
被搬家公司忽悠的远不止丁雅琪一人。刚刚从丰台搬到海淀的林宇(化名)清楚地记得,对方在前期沟通时一再保证一口价,中途不加价,可搬到一半,贵重物品费、家具拆装费、楼层费等七八个名目便一个个冒出来,原本1200的报价也随之飞涨到3000,如果不让他们搬,还得要空驶费,那不成白给了嘛!经过一番理论,林宇把价钱压到2500。工人走后没多久,他发现两瓶珍藏多年的好酒不翼而飞,于是立即打电话追问,结果对方一口咬定没见过。无奈,林宇只好吃了哑巴亏。
相声演员张战波同样有着类似的遭遇,他在微博上吐槽了自己的搬家经历:几年前一次搬家曾遭遇现场加价,昨天又有几宗大物件需要搬动,己力难为,叫来搬家公司,一进门,他们没开口我看他表情就知道又要加钱,心想加个三十五十认了,哪知道,一件就要加保险费50元,光是所谓的保险费,就是事前说好的搬家费的好几倍!
【调查】
附加收费名目繁多
执行标准并不相同
笔者在调查中发现,市场上的搬家公司鱼龙混杂,单单是公司名一项就让消费者犯晕。以许多人熟知的兄弟搬家公司为例,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居民家边,用某某兄弟或者兄弟某某命名的搬家公司就多达数十家,实际规模相差甚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