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国运动手环制造商 Jawbone 据称已全面停产 Up 系列健康追踪手环设备,并把其现有库存全部出售给了第三方经销商。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始祖企业,Jawbone 究竟经历了什么?
其实,Jawbone 的衰落早有预兆。早在 2015 年年底,Jawbone 宣布了裁员 15%,且关闭在纽约的办公室。今年早些时候,Jawbone进行了新一轮融资,但估值由 2015 年 4 月上一轮融资时的 30 亿美元缩水至 15 亿美元。无论是企业内部运作,还是资本大环境,都表明这个曾经的行业先驱者,正慢慢退出这个舞台。
智能手环的市场表现究竟如何呢?根据相关统计数据,我们了解到2016 年第一季度全球手环出货量达到了 1970 万,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67%。排名靠前的有 Fitbit、小米、苹果、Garmin 以及三星。Fitbit 现在稳居老大的位置,传统的手机厂商,靠其巨大的用户群体,也顺利地推广了自己的手环产品,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。其中的中国厂商小米,通过推出廉价的智能手环,在短时间内也积累了大量用户。单从数据上看,手环市场远没有进入寒冬,依旧是形势一片大好。Jawbone 的衰落,恐怕与其产品的功能、价格缺乏竞争力直接相关,从而导致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产品迭代,进而更落后于竞争对手。
但是,尽管目前智能手环总体销售火爆,我们依旧不能忽视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、功能性单一的情况。简单的计步、心率测量、睡眠监测是目前市场上手环的主要功能,几乎每家产品都一样,甚至连外观都没有太多差异性。在蓝海已然成为红海之时,市场竞争已经变得异常激烈,若没有创新的功能以及服务,诸多手环厂商,恐怕会和 Jawbone 一样,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。
不过,Jawbone 下一步会怎么走?据悉,其正准备着一款临床级的健康设备,希望通过大量的研究来给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,并提供运动建议。显然,Jawbone 正朝着更优质的健康数据服务的方向而努力,让自身的硬件设备拥有更多的附加价值。而这,或许也是手环厂商们需要好好考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