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晶艺家居 > 智能家居 >

“智能药丸”已成发展趋势-智能生活

2017-02-21 13:42


“智能药丸”已成发展趋势

早在2012年,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就曾通过了一款由普罗透斯数字健康协会(PDH)发明的数字药丸,以确保患者及时使用他们的药丸。

PDH开发的硅芯片,小如一粒细沙。人体通过与消化液互动,可激发药丸内的铜和镁而产生电压,以激发其发挥效用。如此,芯片会向智能手机发送信号,提醒医生病人已服食药丸。

目前,该药丸已经被用于结合治疗肺结核,心理疾病,心脏衰竭,高血压以及糖尿病。

Scripps研究所基因组的教授Eric Topol是一位遗传学家和心脏病专家,他兴高采烈地说:“FDA验证是医学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直接数字化药丸和我们的无线基础设施首次结合,在未来可能是定义医患新关系,并有助于显著提升慢性疾病治疗。”

另一选择,是赖斯大学发明的可编程生物纳米芯片(PBNC),通过采取唾液样本,可确定个人罹患心脏疾病和癌症的倾向。

特拉维夫大学和妇女医院的科学家们,也正在联手创建一款药片大小的机器人,其可通过MRI机器进行远程供电。该机器人可在患者肠道中畅游,以寻到任何可能导致消化道肿瘤的标志。

2045 创新会议上的“超人类主义者”们,是IEM的坚定支持者。他们由一组俄罗斯科学家组成,现正朝着 “控制论技术实现人类长寿的可能性”而努力,并将人文和科学结合的“新文化”作为定向点。

通过与国际科学家合作,他们正在探索拟人化机器人(人与机器的集成),同时使用人工载体模拟生命系统和脑功能。

颠覆和危机并存

美国政府方面,也一直在寻找新方法来监控人体,在植入微芯片上倾注大量金钱,希望其可监控士兵和战场对身体的影响。

通过摄入阿司匹林进行大脑植入,电极可以“听”到大脑活动,有时甚至可以 “激发”行动或情感。通过监测神经元活动,深入了解人的大脑,科学家们可以轻松破译人脑想法以及轻松植入各种构思。

由于制药公司把注意力转向生产生物电子,传统医药已经处于淘汰边缘。治疗方式将包括电子信号、大量可传输数据(来自身体和神经上的植入物)等,对身体进行监测,当然还包括无需病人参与的环节——药物监管。基本上,你根本不需要吞下药丸;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即可自动把药丸分发到体内。

数以百万计的美元,正流向微芯片植入式医疗行业。值得担心的是,不少项目都在打着“治疗神经系统疾病”的名义意图控制人类大脑,通过一连串层出不穷的技术中,其可轻而易举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——显然,这已经逼近道德和法律的边缘了!

技术的进步在逐渐为我们带来便利,但也无时无刻不让人对其道德风险产生担忧。

相关文章推荐
厨房用具
热门观点 更多>>
厨房装修注意事项多?不如看看这
餐桌怎么选?
市面上7成除甲醛的方法都没用!
6大装修大坑,千万别再踩!
?7步让你了解,卫生间装修的那些